国家卫生健康委2020年2月10日疫情通报摘要

中医健康网 2.95 K 0

疫情通报

记者提问

中国社区报记者:当前社区是疫情防控的关键,随着返程复工高峰的到来,社区防控的任务越来越重,社区工作者压力越来越大。接下来如何支持社区工作者进一步做好社区防控工作?谢谢。

陈越良:谢谢您对社区工作者的关心。疫情发生以来,近400万名城乡社区工作者奋战在65万个城乡社区的疫情防控一线,平均6个社区工作者守护着一个社区,每名社区工作者面对350名群众,任务异常繁重,工作十分辛苦。从近日各地的新闻报道中我们看到,有的社区工作者身怀六甲仍战斗在一线,有的亲人去世都没有请一天假。他们担当着社区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为遏制疫情扩散蔓延作出了重要贡献。民政部已于近日发布了《致全国城乡社区工作者的一封信》,感谢他们在疫情防控中做出的积极贡献,鼓励他们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以为民、爱民的真挚情怀,再接再厉打赢社区防控攻坚战。支持社区工作者要出实招,为了在技术上支持社区工作者,减轻他们的负担,民政部有关司局开发了《社区“三社联动”线上抗疫模式工作导引》(第一版),指导各地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的积极作用,构建线上抗疫工作支持平台,协助社区工作者开展工作。

陈越良:各地也通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开发线上工具简化工作流程,动员机关干部下基层包保社区帮助社区工作等方式,支持社区工作者做好社区防控工作。我们在媒体上了解到,有的社区居民成为志愿者,帮助社区工作者一起做好社区防控工作。有的看到社区工作者口罩紧缺,主动拿出自家的口罩送到社区,有的响应社区号召,做好自我防护,还在社区微信群里倡导大家都支持配合社区工作者。对于社区工作者的辛苦工作表达感谢,这些都是对社区工作者硬核的支持。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社区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面临一场大考,各地民政部门应积极引导社区工作者用好的、有效的社区工作方法,更加公平、公开、公正的开展工作,比如现在求助比较多,可以探索建立求助排序机制。疫情无情人有情,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凝聚共识,构建形成疫情防控共同体,各方面都行动起来,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相互包容,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赢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后胜利。

中国人口报记者:请问目前针对各地居家隔离的人员,社区有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随访?这种随访是通过电话、视频还是上门?有没有时间间隔和随访次数的具体要求?谢谢。

杜雪平:居家隔离人员应该属地化管理,需要居委会、社区工作者、基层医务人员、民警以及公民所有人配合,大家都要共同进行居家管理的工作。比如你刚才提到上门的问题,如果他是居家观察的人员,我们居委会的成员可以上门服务,可以送体温计,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可以不进门,但是必须要戴口罩。居家观察的人员,我们隔的是疫情,而不是亲情,如果居家观察的人员有症状,就需要找当地的基层卫生医疗服务机构,比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比如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就要通过他们进行鉴别,如果发热是否需要到定点的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如果只是咳嗽没有发热,需要基层的家庭医生去鉴别诊断,进行转诊处理,这是非常重要的,大家要分工合作。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我们在采访中发现现在一些基层社区工作人员开始挨家挨户上门进行体温排查,甚至很多地方让多位居民使用同一个体温计,大家担心这种方式会造成交叉感染,也担心社区工作人员会成为移动的传染源,有没有更方便、更快捷的排查方式和工具?社区如何做好社区工作人员的防护?谢谢。

陈越良:这个问题问的很好。社区防控必须讲科学。据我们了解的情况,各地已经意识到,上门体温排查,共用笔和体温计可能带来交叉感染的风险。现在许多地方通过打电话,依托微信群、QQ群、智慧社区客户端等社区信息平台,与社区居民沟通体温测量情况。一些社区不再使用一张纸、一支笔的传统登记方式,而是通过扫描二维码、微信小程序等方式进行实时录入汇总,最大限度避免近距离接触而产生的交叉感染风险。每一名社区居民都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任,自觉接受不近距离接触的排查方式,如实反馈个人的健康状况,让社区工作者能够准确了解并报告社区疫情情况,以便当地党委政府能做出准确的判断,采取精准的社区防控措施。

社区防控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环节,各级党委政府应进一步重视社区防控工作,要确保社区疫情防控一线的供给。同时,各地也要加强对社区工作者自我防护知识的宣传和培训,让社区工作者最大限度用好现有资源。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前提下,更好开展防控工作。技术支撑很重要,我在这里也希望互联网企业积极参与社区防控应用开发。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2月3日湖北暂停办理了所有的婚姻登记业务,不知道什么情况下能够再恢复这个业务呢?谢谢。

杨宗涛:谢谢商报记者对婚姻工作的关注。婚姻登记机关是人员聚集和流动性比较大的一个场所,根据婚姻登记条例和婚姻登记工作规范的要求,婚姻登记当事人要办理登记必须到一方户口所在地的登记机关办理,同时登记人员还需要对当事人进行证件的审核、人证的对比。登记当事人自己也需要填写相应的资料,还需要本人签字、按手印等。所以,婚姻登记机关疫情交叉感染机率比较大,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场所。疫情爆发以来,全国各地的婚姻登记机关根据疫情防控的总体安排,取消了2月2日的开放登记,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湖北作为疫情防控重点地区,暂时停止全省的婚姻登记工作,这是出于对人民群众健康生命安全的高度负责的考量。据我们了解,现在疫情比较严重的浙江、安徽也暂时停止了省内的婚姻登记工作,辽宁、重庆等省份取消了部分地区的婚姻登记工作,吉林、贵州等地也取消了个别地方婚姻登记工作。这都是各地根据当地的疫情防控情况所做出的决定。现在正常开展婚姻登记的地方,我们要求要加强对婚姻登记场所的消毒,同时对登记人员做好检测和防护,推广用电话、网络进行预约登记,调控登记的人数,采取分批分时段进行登记,尽量减少人员聚集,减少人员在登记机关停留的时间,同时也引导当事人尽量错过疫情高峰期进行登记,采取的这些措施都是疫情防控所必须的。

对于已经停止婚姻登记的地方,会视当地疫情情况的变化,疫情好转的情况逐步恢复登记,也请大家能够理解,因为这毕竟是一个极其特殊的时期。对在这期间停止婚姻登记给大家造成的不便,希望大家理解和配合。健康和生命是第一位的,只要两个人感情深厚、身体健康,哪天登记都是一个好日子,都值得纪念。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我的问题是关于养老机构的,我们注意民政部刚刚把养老机构的新冠肺炎防控指南更新到了第二版,请问和第一版相比更新了哪些内容?养老机构在防控疫情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现在春节已经过去了,很多春节回家过年的老人如果没有身体不舒服,能不能返回养老机构?家属还能不能定期去探视?谢谢。

李邦华:谢谢你的提问,你提了四个问题。我先回答养老机构主要采取的防控措施这个问题。在民政部养老机构疫情防控指南和各地防控的要求下,养老机构目前主要采取了三方面的防控措施:一是加强了组织和领导,启动了应急预案。我们要求各级养老机构要把疫情防控作为养老服务当前的首要工作来抓紧抓实。二是加强了进出的管理,实行封闭式管理,尽量减少外部感染源的输入。三是养老机构加强了内部的防护和服务,让老年人在养老机构里面安心。同时我们也加强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的管理,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渡过这次难关。这是养老机构目前在疫情防控中采取的主要措施。

李邦华:关于养老机构疫情防控第二版和第一版的主要区别,1月28日民政部发布了《养老机构疫情防控指南》第一版,第一版发布之后,民政部组织了相关专家和一线的工作人员根据最新疫情的防控要求,在2月7日又修订发布了第二版《指南》。和第一版相比,第二版《指南》主要做了两大方面的调整:一是完善了养老机构的出入管理,针对养老机构防控风险主要来自于外部输入的情况,《指南》进一步明确了疫情期间禁止进入养老机构的六类情形,比如在湖北疫区停留过,比如接触过感染的或者疑似人员,比如有发烧、呕吐等疑似症状,我们总共规定了六类情形禁止进入养老机构。针对春节之后一些回家的老年人要返回养老机构,还有春节回家的护理人员要返回养老机构,还有新入住的老年人,我们也完善了入住的流程,要求这些人在没有禁止进入的情况下,通过14天的隔离观察无异常之后可以回到养老机构入住或上岗。二是明确了疫情处置的相关要求,老年人有时候要出去看病,老年人如果在机构里面出现疑似症状,老年人、工作人员出现疑似病例或者是确诊感染的病例的情况下,养老机构如何处置,我们对这方面进行了规范。这些调整都是结合疫情的最新变化做出的跟进和完善,同时我们也对养老机构的相关内容做了优化,从原来的45条优化为现在的34条。

李邦华:关于春节回家之后老年人是否可以返回养老机构的情况,刚才介绍第二版《指南》时我们也介绍了,老年人如果要回到养老机构入住应该注意的事项,如果说老年人在家里能够得到很好的照顾,我们建议暂缓回到养老机构,相对家庭来讲,养老机构是人员密集的场所,在家里照顾可能风险相对低一点,同时家里亲情化更好一点。如果确实因为家庭无力照顾,老人需要回到养老机构,如果没有六类禁止进入的情况,经过医学隔离观察14天无异常之后是可以回到养老机构的,一方面要保证这部分老人的安全,另一方面也要保证已经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的安全。

李邦华:关于家属是否可以探望机构的老人,由于疫情期间许多养老机构都实行了封闭式管理,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人员进出,如果有家属需要探视养老机构的老人,我们建议尽量采取电话、视频等方式来探望老人,和老人做亲情的沟通。如果有特殊情况,比如老人病危或者其他情况,确实需要进入养老机构探望或者探视老人的,首先要保证进入的人员是健康的,做好实名登记、体温检测,要遵守养老机构的防控要求,是可以进入探视的。如果是日常的探访,可以采取其他方式来渡过目前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们同时也会督促、指导养老机构保证疫情期间的服务质量,确保老年人在养老机构安心生活,尽量保持正常生活作息规律。

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刚刚提到社区工作者做了很多工作,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一些还没有发现确诊病例的地方,社区防控工作可能没有那么严格和规范,比如进出、查体温、人员登记这些只是流于过场。我想问一下,在这些地方是不是需要进一步提高防控力度?还有一个问题,在社区防控中,如何提高精准性和科学性的问题?

陈越良:这个问题在当前尤为重要,目前有些地方确实存在社区防控人手不足、防控物资短缺、防控条件简陋、防控措施不严、防控手段滞后等问题,必须加快补齐短板。针对上述情况,下一步要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落实防控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督促社区落实疫情防控责任,落细落实防控方案。对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的重点地区,要坚决落实专门人员和值守责任,人手不足的,可派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到社区帮助工作。

二是强化资源保障。各地要为社区配备必要的防疫物资,重点加大卫生防护资源的保障力度,面向社区组织和社区工作者开展疫情防控卫生防护知识培训,合理安排社区工作者轮休,帮助他们提高做好社区防控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三是完善管理制度。落实社区外来人员登记制度,对尚未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的其他地区,要积极推广社区二维码进出凭证等信息化模式,发挥社区门禁系统和公共视频监控作用,鼓励各类互联网企业依托已有平台或程序开发符合社区防控要求的功能应用。

四是提高精细化水平。要加强对社区公共道路、公共空间、公共设施和公用器材、部位的日常消毒,实现现有资源的防护效能最大化。社区党员要发挥带头作用,社区志愿者要积极参与,社区居民要主动配合,用人人参与的合力弥补人手紧张的短板。

五是坚持依法防控。严格依法实施社区防控措施,加大对危害社区防控行为的执法力度,组织社区开展疫情防控普法宣传,引导广大社区居民增强法治意识,依法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中国家庭报记者:根据相关要求,居家隔离人员应做好自身的身体医学观察,但很多居家隔离人员不掌握专业的医学观察技能,请问谁来帮助他们?如果居家观察时出现了发热、咳嗽等症状时他们该和谁联系?用什么方式联系?谢谢。

杜雪平:自身身体的医学观察一般要求每天监测体温2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室内通风两次,特别要注意个人卫生。如果出现相关症状,比如发烧、咳嗽、乏力、腹泻,就可以找基层医疗机构,特别是自己的家庭医生,如果有签约的就找自己的签约医生,由家庭医生团队进行全面的健康管理和评估。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小区,大概年前从武汉落地的一对老龄夫妇来到城里探望儿子,住在儿子家,他是武汉落地人员,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得知他是哪个小区哪门哪号,居委会、当地社区就要进行注册登记,就要观察14天。这个老大爷恰恰是第14天发烧,前13天居家观察由居委会负责,第14天发烧了怎么办?就应该找当地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在城市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家庭医生,就会评估老人的情况,他们有绿色通道送到上级发热门诊。但是这个老大爷不愿意离开家,就需要社区居委会的干部和家庭医生做工作,把他顺利转诊。他的老伴儿就需要继续观察。居家观察是由居委会干部、社区干部负责,也包括对居家观察人员的生活保障的照料。因为我们隔绝疫情不是隔绝亲情,暂时的隔离为的是永久的团聚,相信每个中国公民都有这个素质。

中国社会报记者:随着各地陆续复工,从外地返回人员是否应该主动和社区联系?在这个工作过程中,社区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登记工作?无论是从湖北等地返回的人员,是否都有必要进行居家14天的隔离观察?谢谢。

陈越良:随着外地陆续复工复产,外地返程人员会不断增多,这必然给流入地的城市带来一定的疫情防控压力。目前,多数地方都针对返程高峰制定或更新了社区防控措施,普遍要求返程人员在返回居住地后,第一时间主动到社区登记并测量体温,认真填写联系方式,出发地和途经地,交通工具及航班次,近期是否有重点地区旅行史或与确诊、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史等等重点信息。对于从重点地区返程的人员要实施居家医学观察14天,一些地方还明确对故意隐瞒信息和拒绝接受体温测量、医学观察等防控措施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返程人员应积极配合社区工作,严格遵守本社区为应对疫情所实施的各项措施,听从社区工作人员的安排,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必须及时就诊,并第一时间向社区报告。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大家一定要有这个意识。

对于湖北以外地区返回的人员是否需要居家隔离14天的问题,各地党委政府已根据本地区的疫情防控形势作出了具体的规定,返程人员在到社区登记时,可向社区组织询问了解。

文汇报记者:我的问题是关于基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的,想知道他们在社区的疫情防控当中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什么情况下需要他们上门随访?上门的时候,他们会采取哪些有效的防护措施?因为我们知道,他们的健康是防疫阻击战的重要一环。谢谢。

杜雪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务人员,特别是家庭医生应该发挥家医团队的作用,与当地居委会、民警、居民共同协作,共同承担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严防严控的责任,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对辖区的从疫区来的落地人员、有流行病学史的人员、高风险人员、密切接触人员、旅游后返回人员、外地探亲人员进行地毯式排查。如果出现电话无法沟通,无法解决的问题,家医团队是可以酌情上门服务的。上门防护措施我们要求的是标准的三级防护,特别是上门服务要分级分类,医务人员要注意个人的防护。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现在为了减少疫情的扩散,一些地方实施了小区封闭管理,有的甚至会限制居民出入小区的次数。我想问,很多人比较关心这个问题,这个措施会不会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实行?

陈越良:这个措施要因地制宜。社区防控工作启动以来,各地在社区防控工作中结合本地区实际作出了许多探索,您提到的小区封闭管理就是部分地区在特殊情况下的一种探索。部分地区在城市实行小区封闭管理,在农村实行村庄封闭管理,采取多种形式对外来车辆、人员实行更为严格的管控,这些都是为了在这种情况下阻断疫情传播,尤其是防止重点地区疫情扩散。是否继续采取这种措施,要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由地方党委政府做出决定。我要强调的是,建议采取这些措施的地方在实行小区、村庄封闭管理的同时,要把居民的需求考虑得更周到一些,把工作做得更细致一点,既要保障社区防控到位,又要保障居民生产生活持续的有序运转,不因封闭管理而阻断社区浓浓的温情。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中文国际频道记者:我们说社区防控现在是重点中的重点,之前也提到要网格化,网格化是怎样划分的?我们能不能做到真正的地毯式排查?我们是如何发动社区的居民实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的?

杜雪平:网格化管理是近年来基层治理的一个创新,2003年非典疫情防控就是网格化管理的成功典范。基层网格化管理就是全面启动社区防控工作,把家庭医生、居委会、民警和民政等各方面力量组织起来建立防控的工作组织体系,实现网格化管理,地毯式排查。首先要及时了解常住人口、户籍人口,特别是外来人口和返乡人员的健康状况,做好监测、消毒、通风和卫生环境整治。我觉得只要承担起各方责任,是能够做好这个工作的。新冠肺炎疫情挡不住的是医务人员冲锋在前的脚步,隔不断的是团结友爱的亲情和友情。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我们注意到,目前陆续有城市实行全部社区封闭管理,还有部分出现确诊或疑似病例的社区实行了封闭管理,请问如何保障封闭社区的居民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陈越良:为了全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保障社区居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全国多地实施社区、小区封闭管理的措施,严格限制居民进出,对避免人员聚集和交叉感染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实施封闭管理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为满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目前各地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一是规范社区出入管理。在严格做好防护和体温测量的情况下,尽量允许每户家庭派员外出采购生活物资,以满足正常生活需要。二是安排社区工作者代购。针对特殊群体、困难家庭和居家隔离人员进行帮扶关怀,帮助购买各类生活必需品,并送到家门口。三是组织社区周边货源配送。对接一些大型连锁企业和社区周边超市、便利店等,在社区内部设立生活物资销售点。四是设置社区快递、外卖配送区域。为方便社区居民线上购置生活用品,部分社区设定快递、外卖配送区域,由快递员将居民购买的生活用品送至指定区域,并由收件人无接触式领取。在保障快递外卖正常配送的同时减少人员聚集。部分有条件对快递人员和车辆、物品进行消毒的社区,履行登记消毒手续后允许快递人员将快递投入智能快递箱。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