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丸治溃疡性结肠炎案一则

中医健康网 3.2 K 0

乌梅丸治溃疡性结肠炎案一则-第1张图片-中国中医健康网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肠道慢性炎症疾病,发病机制较复杂,病因尚不明确,且易反复发作,临床上常表现为腹痛、腹泻、大便脓血等。本病确切的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主要包括免疫、遗传、感染及精神心理等因素。治疗方面,西医常用氨基水杨酸类、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等药物,但会导致易复发和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

溃疡性结肠炎归属中医“泄泻”“痢疾”“肠风”等范畴。张杰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安徽省国医名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年。张杰认为“虚、毒、瘀”为本病的主要病理,多以脾胃虚弱为本,湿热毒邪为标,瘀血痰浊阻滞肠络的病理变化贯穿疾病始终,病程日久,最终导致肾虚。其用经方乌梅丸加减治疗该病,具有较好疗效,现将验案一则整理分享如下。

刘某,男,37岁,2024年2月29日首诊。患者罹患溃疡性结肠炎9年余,既往用激素及灌肠治疗,反复发作,目前口服美沙拉嗪,效果较差。刻下:大便每日7~8次,不成形,带鲜血、黏冻,里急后重,腹中冷痛,保暖则舒。腰酸痛,纳差乏力,口苦,夜寐差,小便尚调。舌质暗淡,苔白腻,脉沉迟。

辨证:脾肾阳虚,湿热蕴毒,瘀阻肠络。

治法:温补脾肾,清热解毒,固肠化瘀。

方用乌梅丸加减:乌梅20克,细辛6克,桂枝20克,花椒6克,干姜10克,炮附子10克(先煎),炒黄连10克,黄柏10克,当归15克,党参20克,炒苍白术各15克,白及15克,仙鹤草30克,山药30克,肉豆蔻10克,补骨脂10克,炒吴茱萸5克,炒白芍15克。14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服。

3月14日二诊:前方药中病机,大便每日3~4次,不成形,有脓血,里急后重,腹中冷,隐隐作痛。守前方加量炮附子15克、干姜15克、炒黄连15克。14剂,煎服法同前。

3月28日三诊:前方药中病机,大便每日1~2次,不成形,无脓血,无腹痛,纳眠可,乏力好转。舌质淡,苔白,脉沉。守二诊方继服。

按:该患者为青年男性,平日喜食冷饮及辛辣刺激油腻食物,导致脾肾阳虚,寒湿积聚,日久蕴结湿毒,血脉瘀阻,伤及肠络而发病。张杰根据“虚、毒、瘀”理论,运用乌梅丸加减,疗效显著。他认为,“虚”是疾病发生的前提和内在条件。食饮无节、起居无常、劳逸无度、情志不遂等病因都可亏耗正气,影响人体免疫功能和抵抗力,从而无法防御外邪。而人体正气来源于先天父母之精气和后天脾胃化生的水谷之气。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水谷化精、化气生血而充养人体,气血化生不足则会形瘦体弱,亦会导致正气内虚,易受外邪侵袭。“毒”即邪毒内聚,“毒”邪的范畴较为宽泛,既有内生之毒,又有外来之毒,既包括有形之药毒、虫毒,又包括无形之风毒、热毒、湿毒。张杰在临床辨证所称的“毒”,主要是指内生之毒。毒邪由“内生之邪所化”或“外邪引生内毒”,即由机体内产生的生理或病理产物不能及时代谢排出,蕴积日久而成毒,如浊毒、热毒、风毒、瘀毒、湿毒、痰毒、脓毒、糖毒等。“瘀”即瘀血阻滞。瘀者,乃血液通行迟缓或停滞瘀积的病理状态。“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虚无力推动则血瘀,气寒则血凝,久病则入络。同时,瘀血又可引发其他病证,如经络瘀阻、瘀热互结等。

乌梅丸中乌梅性平,味酸,功能固肠以止泻痢,主治肺虚、久痢滑肠等;炮附子性热,味辛、甘,具有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的作用;干姜性热,味辛,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之效;桂枝性温,味辛、甘,具有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等作用;蜀椒性温,味辛,具有温中散寒止痛之效;细辛性温,味辛,具有祛风散寒、温肺化饮之效;人参性微温,味微苦、甘,具有补脾益气、生津等作用;黄连性寒,味苦,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黄柏性寒,味苦,具有清热燥湿、解毒疗疮之效;当归性温,味甘、辛,具有补血活血止痛等作用。附子、干姜、蜀椒、细辛、桂枝合用以温补脾肾、振奋中阳。黄连、黄柏合用以清肠化湿解毒、厚肠止泻;人参、当归合用以补气活血以扶正。临证随证加减变化,效果显著。

提示:文章内容及配方仅为普及中医知识,仅供专业中医人士思路参考学习,不作为处方,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请勿盲目试药。

文:安徽中医药大学门诊部:贾建云;安徽中医药大学:张亚辉


上一个肝(胆)脾(胃)同调治验五则

下一个当前已是最新一个了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