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体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地方在健康证发证、使用和监管环节,均存在“盲区”:有医院不体检直接收钱发证;外卖平台、餐饮企业等用人单位默许甚至配合从业者造假;体检备案信息未联网,导致监管部门难以核查,等等。
健康证是餐饮、外卖等行业从业人员身体健康的有效证明。健康证造假,让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难以保证,有可能造成疾病传播,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甚至公共安全。
健康证不能带“病”运行。相关用人单位要组织、引导从业人员按期体检,又要加大健康证检查力度。医院、体检机构应严格履行体检过程中的身份核验把关责任,不给代人体检可乘之机,更不出具虚假的体检报告。相关网购平台也要把好审核关,对销售假健康证的店铺及时下架。
遏制假健康证“横行”,离不开用人单位、检验机构和相关平台积极努力,更需要有关方面强化监管。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各区市场监管局开展餐饮服务单位从业人员健康证明监督检查活动,对11家涉嫌违法的餐饮服务单位立案调查,37名持有使用假证的人员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山东日照市全面推行电子健康证,增加二维码验伪标识,从业单位管理人员和市场监督管理人员可通过手机扫码查询从业人员健康证信息……加大对购买假健康证人员的打击力度,运用科技手段加大防伪力度,完善信息共享平台、提升查验效率,打破部门间数据信息壁垒,最大程度实现协同共治,就能让假健康证无处可用、无所遁形。
假健康证拥有一定市场,还与有的地方健康证办理效率不高、便民程度不够有关。相比之下,内蒙古兴安盟将健康证办理搬上“云端”,健康证一次就能办好,对健康证临近到期人员,及时通过手机短信提醒。由此可见,在严格治理规范市场乱象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办证效率,缩短办证时间,为健康证办理提供便利,是压缩假健康证生存空间的有效举措。
一张小小的健康证,关系公共安全大问题。齐抓共管、堵疏结合、标本兼治,健康证就能更“健康”,为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更多保障。
来源:河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