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是我国特有花卉,原产于中国的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诸省山间或丘陵中。自南北朝起牡丹已经开始被人工栽培作为观赏花卉,素有“百花之王”的美誉。四月、五月是牡丹盛开的时节,唐代刘禹锡作诗“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来称赞牡丹的高贵典雅、雍容华贵,重大节日时也常用此花象征民族团结和繁荣昌盛。
牡丹不仅可作为观赏植物,同时也具有营养保健功效。随着对牡丹药食两用相关研究的不断进展,发现牡丹的根、花均可入药,是不折不扣的“养生花”。
牡丹花皮皆可入药
牡丹花
《神农本草经》将牡丹列为中品,言其“主寒热,中风、瘛疭、痉,惊痫邪气,除症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创”。牡丹花具有活血化瘀、清热凉血等功效,妇科临床中常将牡丹花与其他中药配伍治疗月经不调、经行腹痛,起到活血调经的目的,还可以用于外伤出血和跌打肿痛的治疗。牡丹花还有养血和肝、散郁祛瘀的功能,适用于面部黄褐斑、皮肤衰老,可使气血充沛、皮肤红润。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牡丹能减轻生理疼痛、降低血压,对改善贫血及养颜美容有助益。花瓣中含有氨基酸和多糖等物质,它们是天然保湿因子,能减少面部皱纹,保持皮肤柔润、光滑。牡丹中的维生素对皮肤有良好的滋润、增白作用,并有助于消除粉刺。牡丹花含紫云英苷等物质,可以增强细胞活力,防止细胞老化,有助于抵抗衰老。牡丹花中的总黄酮有活血作用,可软化血管、加快血液流动、降低高血压。牡丹花中的牡丹酚具有中枢抑制作用,通过影响丘脑下部激活系统及皮质反应通路,起到催眠、镇静作用,可显著延长睡眠时间。
牡丹皮
秋季采挖牡丹根部,除去细根,剥取根皮、晒干,称为牡丹皮,可生用或酒炙用。牡丹皮味苦、甘、微寒,归心、肝、肾经,是一种是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中药。《本草纲目》中记载牡丹皮有“和血生血凉血,治血中伏火,除烦热”之效。《本草新编》中记载其“味辛、苦,气微寒,阴中微阳,无毒。种分赤、白,性味却同。入肾、肝二经,兼入心包络。凉骨蒸之热,止吐血、衄血、呕血、咯血,兼消瘀血,除癥坚,定神志,更善调经,止惊搐,疗痈肿,排脓住痛”。
药理学研究发现,牡丹皮主要含有单萜及其苷类、酚及酚苷类、三萜及其苷类、甾醇类、有机酸、黄酮类、香豆素类等成分。牡丹皮水提物可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20余种致病菌有较强的杀菌抑菌作用。牡丹皮中的丹皮酚对食道癌、肝癌、结肠癌、胃癌、胰腺癌和直肠癌等消化系统肿瘤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可通过降血脂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起到保护血管的作用;可促进胰岛B细胞增殖分化及促进葡萄糖代谢,从而改善和治疗糖尿病。除以上生物学作用之外,牡丹皮还具有护肝、抗惊厥、抗氧化等多方面作用。
中医临床中,牡丹皮清热凉血宜生用,活血化瘀宜酒炙用。《温病条辨》中的青蒿鳖甲汤中的牡丹皮用于温病后期余热未尽而阴液不足,临床出现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情况,以起到泄阴中伏火,助青蒿清透阴分伏热,退虚热的作用。犀角地黄汤中的牡丹皮可泄热凉血散瘀,故尤宜于热扰心神,出现身热谵语、斑色紫黑、吐便血、舌绛起刺、脉细数等症状者。
牡丹食疗功效佳
下面推荐几款牡丹花食疗方,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选用。
牡丹花茶
原料:牡丹花3g,迷迭香6g。
制法及用法:牡丹花与迷迭香用沸水浸泡10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美容养颜,改善皮肤状态。
牡丹花粥
原料:牡丹花3g,银耳6g。
制法及用法:将银耳泡发后放入锅中,加冷水煮至起胶,放入牡丹花,搅拌均匀后,盛取服用。
功效:益脾胃、清肺热,男女老少均可服用。
牡丹花熘鱼片
原料:鲜牡丹花10g,鳜鱼250g,鸡油、鸡汤、鸡蛋清、姜、葱、盐、胡椒粉、料酒、植物油、湿淀粉各适量。
制法及用法:将鳜鱼宰杀洗净,切成3厘米左右的段,然后切成薄片放在碗内,加料酒、鸡蛋清、湿淀粉、盐、味精,拌匀上浆备用;牡丹花去蒂,洗净控干备用;葱、姜洗净切末备用。锅置火上,放入油,烧至五成热时,将鳜鱼片逐片放入,熟后捞出控油。锅内留油少许,放入葱末、姜末,炒出香味,倒入鸡汤,加入盐、胡椒粉、料酒,用湿淀粉勾芡,待汁爆起时,倒入鳜鱼片、牡丹花瓣,滑炒几下,淋上鸡油,盛盘即可。
食补功效:益气补血,美肤养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