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在健康的路上

中医健康网 8.6 K 0

喜欢跑步,享受奔跑的快乐心情。享受跑步,爱上奔跑的幸福感觉。爱跑步的你,跑对了,才能跑出健康,跑出快乐。

奔跑,在健康的路上-第1张图片-中国中医健康网

时下,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用跑步的方式来缓解压力,释放活力。跑步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休闲运动方式。它不仅仅是一项运动,更是现代人彰显个性,发挥活力的方式。

迈着轻松的步伐,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受着新时代发展带来的美好生活,真是一件惬意的事。

01

跑步,对健康益处大

跑步益处多多,可提高人的整体健康水平。

跑步可以预防疾病。每天至少跑步10分钟可以显著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对于女性来说,跑步有助于降低患乳腺癌和卒中的风险。跑步还可以改善关节和背部健康。一项对675名跑步运动员的研究发现,他们的关节炎发病率低于其他人群,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跑得越久,背部出现健康问题的概率越低。

跑步是一项有氧运动,会使心率加快、身体出汗,而这些改变都可以增加海马体的大小,海马体是大脑中负责记忆和学习的部分。如果你发现记忆力有减退的趋势,赶紧跑起来!

跑步不仅可以提高记忆力,还能帮助大脑提高活跃程度,降低老年痴呆风险!

跑步对于保持身材以及减肥也很有帮助。跑步半小时可以燃烧300~700卡路里,具体数值取决于你的体形和速度。

除此之外,跑步还能缓解压力、改善睡眠质量、增强自信。

02

安全跑步,几点建议

健康跑步,重点不是跑得有多快,或者跑得有多远,而是看你是否把跑步当成一种习惯,制定合理的跑步计划、掌握正确的跑步姿势、选择一双舒适的跑鞋,科学适度地跑,才能收获更多的健康与快乐。

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健康、安全跑步的建议,跑友们要记牢。

第一,根据身体状况制定适合自己的跑步计划,选择跑步路线、跑步方式,确定跑步距离。

第二,跑步前要做好充分的热身,跑前1小时避免进食,跑步过程中注意补充水分。

第三,户外跑步时,最好随身携带手机等通讯设备,选择光线充足、人员相对较多的路线,避免危险和偏僻的区域。

第四,使用耳机时要调低音量,对周围环境保持警惕。

第五,如在清晨或夜间跑步,最好佩戴反光安全装备,例如头灯、腿带、臂带、安全灯和闪光的帽子等。

第六,跑步前,要告知家人去哪里跑,多久回来。如果在跑步过程中受伤,应立即停下来,并根据受伤程度考虑寻求医疗救治。

03

炎热天气,跑步注意什么

春和景明,正是跑步好时节。在即将到来的炎炎夏日,来一场畅快淋漓的跑步之旅也未尝不可,但是在高温环境中跑步会面临脱水、中暑和其他与热有关的疾病风险,所以一定要牢记下面这些预防措施。

第一,尽量选择合适的跑步路线,跑步时间宜选择上午10点以前和下午4点以后。

第二,穿着浅色宽松的衣服可以帮助身体呼吸,自然降温。材质上建议选择合成纤维织物(如聚酯纤维类),因为它们会吸走皮肤上的水分,从而产生冷却蒸发吸热效应。而棉质服装吸汗后很快会变得潮湿、厚重,从而使热量积聚在身体上,所以尽量避免。

第三,跑步前涂抹防晒指数(SPF)15以上的防晒霜,并戴遮阳帽、太阳镜等,保护身体免受紫外线伤害。

第四,一定要保持身体水分充足。在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都要补充足够的水分。当跑步时间较长时,则应考虑摄入一些运动饮料,以补充流失的盐和其他矿物质。

第五,如果感到眩晕、肌肉痉挛、停止出汗,或者皮肤冰冷湿漉时,则建议放慢速度或停下来,待在阴凉处做适当的休息。

04

寒冷天气,跑步注意什么

跑步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运动,虽然大家希望一年四季都适合跑步,但事实并不尽如人意。那么,在寒冷天气下跑步,怎么才能跑得更健康,更安全呢?

关于跑步装备,衣物建议采用三层结构。第一层与皮肤直接接触,所以要确保能让汗液蒸发,可选择聚酯纤维之类的吸湿材料。中间一层可选择棉质、羊毛类衣物,以吸收从底层转移的汗液,同时防止热量损失。第三层则应该选防风防水的材质。

总体来说,衣服不要穿得过多。一个很好的经验是选择比实际温度高10~20摄氏度条件下的穿着。

另外,戴帽子和手套也很有必要,有助于防止热量流失。

跑步开始前,尽可能选择在室内进行动态热身,例如移动弓箭步、提膝、开合跳等,可降低后续运动损伤的风险。

冬季跑步后,不要在户外待太久。在进行任何静态拉伸之前,先回到室内,脱掉潮湿的衣服,尽快冲个热水澡。温水会促进血液流动,帮助你更快地暖和起来,减少肌肉紧张或酸痛。

正如西班牙马拉松运动员基利安·霍尔内特在他的著作《跑出巅峰》中提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节奏,有人适合跨大步,有人喜欢碎步跑;有人抬头挺胸,有人低头冲刺。对于每个人来说,没有所谓的完美方法,只有适合自己的最佳方式”。

跑步很随性,也很简单。你所需要的只是一双鞋子,一条路,一份迈开双腿的勇气和记在心里的健康知识。之后,你大可放空心情,拥抱自然,热情、专注地享受一段奔向健康的旅程。

作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杨文静

审核: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研究员 程义斌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