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心理健康由父母的性格和关系决定。父母恩爱、家庭和睦孩子则会充满自信,反之,父母关系不合,孩子则会自卑、缺乏安全感。夫妻关系不良如何导致孩子问题行为的发生?
北京儿童医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医师闻芳分享了一则案例,并进行了详细解读。
一位7岁男孩,一年级入学半年后,突然无法正常上学。他总是担心妈妈不来接自己放学,无论如何就是不去学校。没办法,孩子的父母带着他到心理门诊就诊。经初步诊断为分离焦虑。
在搜集病史时,闻芳发现,孩子的行为继发于父母的一次争吵——父母一次争吵后,母亲离家而出,期间,孩子曾要求多位家庭成员给母亲打电话,但母亲都没有接听。此事过后,孩子开始不断地确认“母亲在不在身边”,后来,泛化为上课期间也需要不断确认……直到由于“担心母亲不来接自己”而无法上学。
在对夫妻关系的评估中,闻芳发现,在该家庭关系中,父亲看起来很有家庭责任感,并且对孩子也尽责爱护,但父亲会把教养不好孩子的谴责和责任推给妈妈,更多地通过讲道理的方式与母亲沟通,属于解决问题型的伴侣。表面看有责任感,其实忽视和拒绝情感联结,会让母亲非常崩溃。妈妈无法表达自己的需求,导致她的情绪很不稳定,总是希望父亲能主动表达对自己的肯定和关心。父亲眼里只有事,觉得自己得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好,别人都没有用,有压力自己排解,说了也是浪费时间。
这样的两个人在一起生活很容易发生矛盾,因为这对夫妻都有被肯定的情感需求,但是要么忽视、要么不会表达。夫妻之间的联络仅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抚养孩子。妻子的负面情绪需要“出口”,因此,这对夫妻经常吵。争吵中,孩子担心妈妈,害怕妈妈离开,最终导致孩子无法离开家人,不能上学,属于典型的夫妻之间的情感纠葛转移到了孩子的身上。
此次心理治疗的实施是以孩子沙盘为主,同时做父母访谈,讨论父母对彼此的挫折和迷惑情绪,表达不安的感受。一家人在咨询室的空间里共同面对家庭的问题,使问题越来越清晰,夫妻的问题回归到夫妻之间。最终,孩子的问题得以解决。
闻芳介绍,不和谐的家庭关系对孩子心理行为的影响,会让孩子不自觉地产生恐惧、被抛弃、自卑、猜疑和不信任、补偿甚至报复心理,产生攻击性行为。这些创伤会在整个成长过程中,不断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从而继发对社会功能的影响,比如学习、人际关系、结婚和工作等。
父母经常吵架、丧偶式育儿、名存实亡的婚姻、单亲家庭等父母婚姻状况较为常见的模式是问题孩子产生的根源所在。婚姻关系是成人最重要的亲密关系,成功的亲密关系会经历的四个阶段:
1.情人眼里出西施,怎么看他怎么好;
2.横挑鼻子竖挑眼,俩人离近了之后发现,这么多毛病呢?
3.自我意识觉醒,所有的问题都是以我为出发点的,如果我能够做好的话,婚姻就会变得更好。当一个人觉醒的时候,一般另外一个人也会被带动,也会觉醒;
4.互相支持互相成就。
亲密关系第二个阶段是夫妻关系的最大挑战,处理不善会波及到孩子,甚至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要认识到只有处理好自己的亲密关系,才是给孩子最大的爱。